MENU
开云网站域名 Kaiyun网页版在线登录入口

新闻资讯

  >   首页 > 新闻资讯

经世致用 科技领先

时间: 2024-01-29 21:09:21 |   作者: 新闻资讯

  湖南大学是一座办学逾千年的高等学府,又先后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使命面前,如何秉持、弘扬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办学传统,践履科学发展观思想,发挥“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为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这无疑是竞争环境中一场新的挑战。

  然而,湖大人把挑战当成机遇,并抓住了机遇,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陪同下考察了湖南大学,他充分肯定了湖南大学继承优良办学传统,发扬学科、行业优势,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培养大量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作的贡献,并欣然为这所千年学府写下“走求实创新之路,育经世致用之才”的题词。

  2007年12月6日,位于长沙麓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湖南大学科技园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和湖南省省长周强、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等领导同志出席工程完工仪式并剪彩。周强对该校科技园在产学研发展中的领跑作用格外的重视,并寄予很大期望。

  “湖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将主动融入湖南经济发展,积极、有效辐射到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我们将以人才为根本,以创新为己任,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谋发展。大学产学研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同步支撑才能实现发展目标。因此,探索人才教育培养、科研及管理体制机制、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很有必要。”湖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如是说。

  在现代工业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自主创新,就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专业人才。

  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学技术人才;他特别提出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学技术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湖南大学考察时曾说,湖南省是一个人力资源大省,要把湖南省变成人力资源强省,高校责无旁贷。他殷切希望湖南大学通过高水平的大学建设,为湖南省培养一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为湖南新型工业化服务。

  研究型大学是以具有高水准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质量咨询服务为重点,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水平大学。其特征和优势决定了其为社会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需要为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创新型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研究型大学也必然成为培育和发展先进的创新文化的发源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

  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资源配置的优先位置是湖南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该校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基本队伍与杰出人才群体并重,全方面实施“杰出人才引进计划”、“拔尖人才教育培训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诺丁汉师资培养项目”,培养和引进具有发展的潜在能力的优秀青年学者;同时改革管理手段,努力打造一支符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要求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湖南大学还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在逐步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的同时,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学校研究实力。“十一五”以来,学校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严把研究生进口和出口质量关,加大了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实现研究生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目前学校共有在读研究生近万人,本科生2万多人,研究生与本科生数比达到1:2.19。

  “十五”以来,该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教育培训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将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定位为: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该校全方面推进以“两阶段”(通识教育阶段与专业教育阶段)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为特征的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改革,按文理两大类设置全校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强化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起全校公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大类教育平台三级平台课程教学体系。实施个性化教育,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构建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创新思维方法以及包括一般创造力和专业创造力等在内的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的整体环境。

  学校以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全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工程,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学生科技发明创造、创新试验为主的培养体系,建立了一套优秀的创新训练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创新成果“SAE方程式赛车”于2007年7月首次出征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举办的“世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是中国内地大学生第一次参加此项赛事,最终车队获得新秀奖第四名。2007年11月,“潇湘之鹰节能赛车”赴上海参加“2007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取得了全国高等院校级别第四名。在不久前落幕的“中南六省港澳特区第三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该校选送的5件学生设计作品全部获奖。

  2003年,该校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训练SIT计划。近5年中,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地推进SIT计划重点项目立项工作的实施,大力倡导学科带头人和知名教授参与SIT计划,指导本科生开展创新活动;引导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鼓励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等等。先后有6000余名本科生参与了各类项目,SIT计划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目前,学校又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投入150万元直接资助本科生创新,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该校还通过研究性教学和学习,促进科学研究和教学结合。在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教育学生的方式改革中,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注重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提倡本科生适时、适量参加科学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等特色。积极地推进研究性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等学习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和网上教学资源等教学支撑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多种学术观点的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格外的重视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7年12月11日,钟志华校长在全校本科毕业生参加的“中国汽车产业、经济及文化创新工程”论坛上表示,由他担任总负责人的国家创新工程“中国高水平汽车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将吸纳本科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取名为“中气计划”,获得了财政部、教育部、湖南省3亿元的共同资助,并将由企业投资7亿元以上实现成果产业化。在这一个项目中设立了毕业设计团队,配合项目实施,毕业班的学生均可在导师的指导下报名加入。目前已确定的20余个毕业设计方向,涵盖设计、制造、电子、材料、石化、金融、服务、文化等。这一新举措在全校本科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钟志华说,吸纳优秀本科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并不是偶然之举,这是全方面实施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次“中气计划”吸纳本科生参与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相关领域高水平创新人才后备队伍,为建立代表国家水平的开发团队储备力量,同时也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学技术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党的指出,“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的策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高校尤其是作为国家队的高校理应是参与的主体。但是,参与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就是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

  为了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凝聚与提升,湖南大学在强化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以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科研平台,加强了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国家创新基地等平台建设。以学术梯队建设和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核心,培育学术队伍,凝练学科方向,通过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健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加强资金、人才、校园信息网络等支撑条件建设,提高学科整体水平,为开展高水平人才教育培训和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平台和支撑。其具体做法使人感到思路清晰,举措有力。

  一是坚持把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放在首位。通过整合“985工程”创新平台和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等资源,充分的发挥多学科综合的优势,着力提升科研竞争力和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积极为科学研究创设环境,创新科技理念和政策,以优化科研资助和奖励政策为支点,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措施;鼓励科研工作者敢为人先,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项目,努力增强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大幅度提升科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促进创新团队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研产出和效率,热情参加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是重视原创性研究,加强基本的建设。该校明确重点研究领域和优势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努力提高解决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形成特色突出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培育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创新能力。

  三是抓住重点项目,抢占科技制高点。创新科学技术工作体制,成立湖南大学研究院,以国家和区域重大科研、建设项目和科研发展前沿为导向,以研究院为重点项目管理基地,积极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产业化项目,为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方法和科学储备。在学校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设立重大招标项目,促进跨学术方向、跨学科、跨学院组成研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增强争取重点项目的能力,实现重大、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成果的突破与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

  四是抓紧科研团队建设,做大做强科研队伍。建立重大科研项目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营造浓厚的群体攻坚氛围。围绕学科发展需要,大力促进跨学科交叉渗透,汇集相关学术力量,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结合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优势研究群体的形成和高新技术集成。

  五是抓好科研基地建设,培育更多的国家队。瞄准科研发展的新趋势,抓住机遇,及时作出调整学科结构,整合资源,建立重要科研仪器设施和科学数据资料共享机制,通过与企业、公司、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联合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积极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等途径,加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科研基地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大学先后获得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5000多项。2007年获“863”专题7项、“973”首席1项、“973”参与5项。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2项,其中2006年获得6项,在高校中名列前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居国内高校前列,人文社科立项数连续5年名列湖南省第一。该校打造科研平台和优势资源整合的聚能作用十分明显,科研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跃上了新台阶。

  2007年12月,在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湖南大学科技园内,约4.5万平方米的一期主体工程完工。这是该校科学技术创新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体制与机制创新的一个标志。

  随着科技园一期工程的竣工,该校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将很快进驻园区,其中有研发、生产汽车整车模具的湖大三佳模具工程公司,有研发生产高效数字控制机床的湖大海捷制造公司,有以高端客车和特种汽车为产品方向的汽车整车项目等,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也将作为首期项目入驻大学科技园。同时,该校还将和长沙高新区共同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产学研的良性互动。

  目前,二期项目的筹备也已经全面展开。作为科技园二期的核心工程,湖南大学将致力于组建在国内外具备极其重大影响的湖南大学汽车研究设计院,开展节能减排新材料研发技术与应用;该校的土木建筑技术、化学化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电气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优势领域,将在这里加大成果产业化力度。在“十一五”期间科技开发的产品和技术预计将产生300亿至40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带动1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可以展望,这座大学科技园将成为湖南大学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实力的窗口,成为立足湖南、背靠行业、对全国的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如果说湖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是有效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以科技优势服务地方的一个缩影。那么在其背后却是该校为建设产学研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拼搏与创造。

  为了提高产学研合作能力,该校组建了三支队伍(教职工队伍、科研队伍、产业队伍)、三大组织机构体系(学院、研究院、产业集团)和三大管理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科研管理体系、产业管理体系)。通过整合学校科技和学科资源,深化与地方政府、重点骨干企业的合作,建设长沙麓谷产学研基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加强校企合作,逐渐完备长沙麓谷高新区产学研基地的成果孵化和产业化转化功能,形成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共赢的局面。

  为了充分的发挥高科技服务地方的优势,该校遵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发展思路,依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致力于国民经济中急需解决的、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为加强服务地方的工作,学校成立了服务地方办公室,制定了《湖南大学实施“富民强省”行动方案(2006-2010年)》。充分的发挥学校的人才、学科和科研优势,在继续为机械、金融行业服务的同时,突出为中部崛起特别是为湖南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知识贡献和科技服务。

  该校主动出击,把在汽车、能源、环境、土木、化工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这中间还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16项国家级奖励和220余项省部级奖励,通过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和20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以及不同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在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方面,该校确定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汽车材料轻量化研究、汽车环保材料等项目为重点研究方向。“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式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项目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上汽通用五菱、湖南同心实业等10余家汽车和模具生产公司进行了转化,累计新增产值691.6亿元,新增利润12.6亿元。该校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在厂家原有微型汽车的基础上,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新成果的转换,开发出了五菱N300等一系列新车型,走出了独特的自主开发之路。目前,该车投放市场后的销售量近100万辆。针对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精加工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现象,该校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汽车发动机精加工装备的国产化,为我国重点汽车基地自主开发了7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高速专用数字控制机床。其中高速精密磨削加工关键技术与系列高档数控磨削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产品在国内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南京跃进汽车集团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大批量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替代了进口。

  采访结束时,我们感到了这所生机勃勃的校园里凝聚着无穷的科技力量,看到了这所倡导“经世致用”的古老学府在新时代续写着新的篇章。也不禁回味着副委员长在考察湖南大学时说的一段话:“大学是否一流,要靠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希望湖南大学的发展像岳麓书院那样经得起考验,永远在岳麓山下、湘江边上发出耀眼的光辉。”

上一篇:一彬科技:公司模具最重要的包含生产塑料零部件的注塑模具和生产金属零部件的冲压

下一篇:Sam Altman或筹数十亿美元自造AI芯片DeepMind首席科学家或将辞职创业

版权所有 © 2020 玻璃钢模具 | 复合材料模具 | 模压/热压模具 开云网站在线登录入口-Kaiyun网页版域名  XML